
“黃瓜長到這個程度,七個葉以下全部打掉,打掉之后像這種,你看已經長這么長了,這樣會高產。”近日,河堤鄉李環溪村退役軍人創業示范基地負責人、退役軍人王長海正在組織村民管護大棚蔬菜。
“基地從2019年開始打造,一期發展產業大棚81座,二期建設連體大棚4座,標準棚50座,溫室大棚兩座。”王長海介紹道。
該基地是王長海帶領河堤鄉4名退役軍人創建的,基地主要發展羊肚菌種植,并成立了齊泰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。項目采取基地+合作社+脫貧戶模式,把產業大棚作為群眾穩定增收的長效產業,鄉村振興中群眾致富的支柱產業,并優先使用脫貧戶用工。
基地共流轉周邊村民土地300余畝,每年帶動李環溪、閆老家等周邊六個村村民100余人就近就地務工,目前,該基地年平均產值75萬元以上。
“依靠現有的土地,只有發展更高層次、更大規模的特色效益農業,才能加快農業現代化,讓農民成為更有吸引力的職業,才能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。”河堤鄉宣統委員、副鄉長魏帥告訴記者。
據了解,基地主要以種植羊肚菌為主,間作種植黃瓜、豆角、香瓜、香菜等,每年三茬,一茬羊肚菌、一茬黃瓜和豆角、一茬香瓜和香菜。土地利用率達到最大化。
“每人一天務工收入不少于60元,戶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。土地流轉收入按照每畝1000元歸土地戶主所有,現涉及農戶89戶228畝,其中脫貧戶36戶75畝。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,從集體收入中予以分紅,經濟效益和帶動效益十分明顯。”河堤鄉人民政府農業產業辦主任付洪濤介紹說。
“我是一名退役軍人,從建大棚一來一直在這干活,每月收入2000塊錢左右,離家近,能照顧家,又得到了收入,很不錯。”李環溪村67歲的李國富開心地說。
王長海對自己的產業信心十足,思路清晰,他逢人就說是共產黨給了他平臺,才使得他開啟了創業之路。“我是一名退伍軍人,要吃得了苦,帶領村民共同致富。”一人富不算富,要鄉鄰富才算富。王長海因地制宜,帶領大家共同致富,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書寫軍人本色。
“離軍不離黨、退伍不褪色、返鄉創輝煌”是王長海的格言,他立志把“增強人民體質、提供健康食品”作為合作社的奮斗目標,秉承“誠善、利他、拼搏、奉獻”的企業文化精神,下一步,王長海將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,實現產業化經營和多元化發展,促進產業發展的優化和升級,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。
|